海南传统乐舞联合考察田野报道
(文 李政航)
2023年11月3日至12日,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赵书峰教授带领“中心”部分博士生与海南大学硕士生组成“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海南大学联合考察队”针对海南省系列传统乐舞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考察。此次考察主要涵盖对三亚市、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临高县、琼海市、文昌市等地的传统乐舞表演以及文化景观实地调查。考察队成员先后针对乐舞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并现场观摩了苗族盘皇舞、黎族共同舞与舂米舞、黎族竹木器乐与民歌、儋州调声、临高木偶戏等丰富的乐舞表演,考察了崖州古城、崖州学宫、文昌学宫、宏光寺等建筑景观,结合当地民间艺人的口述史资料,对于整个海南省的传统乐舞文化进行了多点式、线索式的田野作业。
11月4日,联合考察队针对崖州古城、崖城学宫等历史建筑景观进行了调研。“崖州”二字有着特殊的含义,其不仅曾是流放之地和边徼蛮荒的代名词,也是中国最南端的州郡古城,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崖城学宫,即崖州州学,亦称孔庙、文庙,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城内中街,是中国最南端的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三亚市境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
图1:考察队对崖城学宫进行调研
(2023年11月4日考察队拍摄于三亚市)
11月5日,联合考察队在三亚市、五指山市考察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盘皇舞”,针对传承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图2:考察队与苗族盘皇舞艺人合影
(2023年11月5日考察队拍摄于三亚市)
图3:考察队成员整理古籍经书
(2023年11月5日考察队拍摄于五指山市)
11月6日,联合考察队在五指山市考察了省级非遗项目“黎族共同舞、舂米舞”,同时针对“非遗进校园”活动的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当地“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传承人与学校的联动,促进了传统乐舞文化的有效传播。
图4:考察队成员学习黎族共同舞
(2023年11月6日考察队拍摄于五指山市)
图5:考察队与学生合影
(2023年11月6日考察队拍摄于五指山市)
11月7日,考察队在五指山市稍作停留,针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竹木器乐”进行了初步调查,拍摄了大量的器乐曲谱与实物材料;随后前往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考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民歌”。
图6:考察队与黎族竹木器乐传承人合影
(2023年11月7日考察队拍摄于五指山市)
11月8日,考察队前往儋州市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儋州调声”的传承人进行了访谈,随后前往东方市针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话民歌”、“黎族面具舞”进行了采录与访谈。
图7:考察队采访儋州调声传承人
(2023年11月8日考察队拍摄于儋州市)
11月9日,考察队前往临高市考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高木偶戏”、“临高渔歌”,并于当晚现场观摩了临高人偶戏的惠民演出。
图8:考察队观摩临高人偶戏惠民演出
(2023年11月9日考察队拍摄于临高市)
11月10日,考察队前往琼海市考察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鲤鱼灯闹春”,下午考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椰胡制作工艺”,从制作材料、工艺以及乐器形制等方面从乐器学角度进行系统采集。
图9:赵书峰教授采访鲤鱼灯闹春传承人
(2023年11月10日考察队拍摄于琼海市)
图10:考察队成员采访椰胡制作艺人
(2023年11月10日考察队拍摄于琼海市)
11月11日上午,考察队前往文昌市针对文昌学宫、宗祠、宏光寺等历史建筑景观进行了调研。下午考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盅盘舞”,从舞蹈动作、表演道具等方面对传承人进行了访谈,于当日晚返回海口市。
图11:考察队成员学习盅盘舞
(2023年11月11日考察队拍摄于文昌市)
本次考察在“中心”主任赵书峰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对7个考察点进行的实地调查,勾勒出海南地区传统乐舞文化的地理分布空间,为团队下一阶段深入该地区进行的田野工作与课题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中心”成员将继续践行“田野做透,板凳坐穿”的治学理念,以赵书峰教授提出的“田野工作深度”“材料分析细度”“理论运用效度”“民族志书写温度”四个维度为研究理路,旨在为海南传统乐舞文化的理论研究与传承保护提供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